平台背景与建设价值
建设背景与必要性
- 国家DRG医保支付改革推进,需通过“治未病”降低后期高成本治疗支出,助力医保基金可持续运行(文件政策背景)
- 全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达11.9%,约38.1%成年人处于糖尿病前期,防控形势严峻(文件引用《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(2023年)》)
- 传统防控以“被动诊疗”为主,基层筛查分散、区域能力不均衡(如文件提及徐闻、遂溪等县域筛查薄弱),缺乏精准干预机制
- 先进地区实践证明:早期筛查干预可使糖尿病发病风险降低58%,年均节省医保支出超10亿元(文件引用浙江、深圳经验)
核心建设价值
医保支出节省价值
通过早期干预,预计每年减少住院、透析、截肢等高成本治疗约3.5万人次,参照人均住院费用1.2万元估算,年均可为医保基金节省支出超4亿元(文件明确数据)
数据要素价值
汇聚百万级真实世界健康数据(脱敏后),为药企研发、医疗器械厂商需求分析、流行病学研究提供支撑(文件数据要素价值描述)
产业协同价值
打造“政-医-企-保”协同枢纽,引入健康管理、商业保险、数字疗法等服务,构建慢病管理产业生态(文件产业协同与生态价值内容)
平台总体目标
数据全域贯通
打破“信息孤岛”,建成市级糖尿病专病数据库,实现数据实时归集、互联互通(文件目标1)
提升筛查覆盖
三年内实现40岁(肥胖、有家族史等)以上常住居民筛查覆盖率70%以上(文件目标2)
强化风险干预
高风险人群识别准确率提升30%,纳入管理的高风险人群干预随访率达80%以上(文件目标3)
降低疾病负担
糖尿病前期年转化率下降25%,严重并发症住院率年均降低5%(文件目标4)
平台核心功能体系
多渠道数据采集
- 患者端小程序:支持健康档案登记、病史问卷填写、居家指标上传(血糖、血压等)(文件“筛查终端-患者端”功能)
- 医护端小程序:现场录入筛查指标(空腹血糖、餐后血糖、HbA1c、BMI等),支持扫码调取档案(文件“筛查终端-医护端”功能)
- 智能设备对接:血糖仪、体脂秤等设备数据自动同步至平台,减少人工录入(文件“统一数据采集与集成系统”要求)
- 移动筛查车支持:下乡筛查数据即时上传,保障城乡服务均等化(文件“建设必要性-促进区域均衡”延伸功能)
数据集成与标准
- 统一数据标准:采用HL7 FHIR国际标准,实现与各级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对接(文件“数据交换标准与安全传输规范”明确要求)
- 数据质量管控:建立自动校验与清洗机制,确保数据真实性、完整性、一致性(文件“统一数据采集与集成系统”功能)
- 电子健康档案:构建糖尿病专属电子健康档案(DEHR),动态更新诊疗、随访记录(文件“统一数据采集与集成系统”功能)
- 安全传输规范:采用国密算法(SM2/SM4)加密传输,符合《数据安全法》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要求(文件“数据交换标准与安全传输规范”安全要求)
用户入口与操作指引
居民入口(患者端)
扫码进入各地市唐筛小程序二维码
核心功能操作指引(文件患者端功能)
健康档案注册
填写姓名、身份证号、联系方式、常住地址,完成实名认证,建立个人健康档案(文件“患者端小程序-个人健康档案登记”)
病史问卷填写
按提示完成糖尿病史、家族史、生活习惯(吸烟、饮酒、运动)等问卷填写,系统辅助风险初判(文件“患者端小程序-病史问卷填写”)
筛查预约与结果查询
选择就近筛查点与时间预约,筛查完成后实时查看血糖、血压等指标及风险等级,下载打印报告(文件“患者端小程序-筛查预约+结果查询”)
随访与健康管理
接收随访提醒,上传居家监测数据,查看个性化健康建议(饮食、运动指导),参与健康宣教(文件“患者端小程序-随访提醒+健康宣教”)
机构入口(医护/管理端)
操作手册下载(文件“机构操作指引”需求)
领导驾驶舱(数据看板)
累计筛查人数
128,563
较上月增长8.2%
高风险人群数
32,145
风险识别率提升30%(文件目标)
干预随访率
82.3%
较目标值高2.3%(文件目标)
医保节省预估
4.2亿元
按年度干预效果测算(文件价值预测)